close
在日常飲食上要注意自己的體質,及當時的季節氣候等因素,再搭配體質寒熱屬性的食物,才能獲致身體自然平衡。
為了要能夠正確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會在不能補的體質上吃補藥,而導致火氣過大的問題,以下,我們從中醫藥委員會的官網中擷取出寒熱體質差異的表格讓大家了解:
寒冷體質: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手足冷、不愛說話、精神萎靡、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唇色淡、口淡無味、舌質淡、甚苔白潤、虛弱等。這類體質的人飲食上以選擇偏溫熱者為宜。
溫熱體質─實熱:高熱、煩燥不安、口渴、臉色比較紅、小便量比較少、顏色比較深、大便容易秘結等。
溫熱體質─虛熱:低熱、手足心熱、煩燥、尤其黃昏的時後特別明顯,唇紅口乾、甚質嫩紅或絳乾無苔,大便燥結、小便黃少、脈細數等。通常是因慢性疾病末期、身體消耗太多元氣、體液不足,自主神經系統機能不平衡而造成交感神經相對興奮或更年期、慢性病的徵兆,就是一般所說的「虛火」。溫熱體質的人就不適合服用溫熱性質的飲食,反而吃一些寒涼滋潤的食物對他們特別有幫助。
全站熱搜